时间:2025/4/8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北京中科皮肤病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video_bjzkbdfyy/
中国有一句话流传几千年,叫做“忠孝不能两全”,基本意思相信大家都明白,就是在面对国家利益和家庭利益的时候要以大局为重,优先选择国家利益。不过,如果非要在“忠孝”两个字做出抉择,不论是对于每一个人来讲都是的确十分困难的。历史上就有这么一位大臣,不得不在这两难之间选择一个,最终的结果让人惊讶!这位大臣就是东汉时期的辽西太守赵苞,字威豪,甘陵东武城(今山东武城西)人(又是一位山东人,齐鲁自古多英雄),《后汉书》对其有详细的记载。赵苞是历代皇帝所推崇的大忠臣之一,除却因为他一生都忠君事国以外,更是他在面对“忠孝”两岸之间所做出的决定和态度。众所周知,在东汉时期,一个人要想做官,必须首先要经过当地的乡绅举孝廉,意思就是你在家乡的名声必须十分好,什么孝顺父母、勤俭持家、勤奋努力等等所有思想品德都得经得起考验才行,不能有犯罪记录和人生的道德污点。通过这些层层酝酿你才可能会被上级选入公务员的队伍,进入到体制内。赵苞就是这样一步步来的,这样可见他的品行和操守是十分高尚的。据史书记载,赵苞有一位堂兄叫赵忠,是当时的十常侍之一。给大家解释一下十常侍,就是当时著名的十位大太监,和历史上很多臭名昭著的太监一样,这位赵忠堂兄也好不到哪里去,把持朝政,作恶多端,甚至被当时的皇帝称作自己的母亲,可见其权力熏天的程度有多大了。但是赵苞对这位堂兄却是十分厌恶,深以为耻,从来不和这位堂兄打交道。换在现在社会的很多人恐怕早就趋之若鹜、巴结奉承,去谋得更多的利益了。赵苞从州郡的一个小吏一步一步做起来,随后在广陵的这个地方做县令。史书记载:“视事三年,政教清明,郡表其状,迁辽西太守”,赵苞因政绩卓著,被提拔为辽西太守,辽西,指辽河以西的地区,今辽宁省的西部以及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战国、秦、汉至南北朝设郡。辽西郡是军事重镇,辽西太守一职也必然是朝廷信任、重兵在握的大将。这和今天的旅游胜地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那时候这个地方是中原王朝防范游牧民族南下侵袭的最前线,双方经常爆发武装冲突,你给我一棍,我捅你一刀的,都成家常便饭了,每年不见游牧民族来几次骚扰都还不正常呢。赵苞在这里“抗厉威严,名振边俗”,在十分短的时间内就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第二年,他就派出使者去接远在家乡的母亲和妻子到辽西和自己团聚。可是,在走到柳城的时候意外发生了。这个时候北方游牧民族鲜卑人万余人南下入侵汉朝,也到了柳城,意外就得到了赵苞的母亲和妻子,这下可把这帮强盗给乐坏了,逼迫赵苞开城投降,不用大动干戈就可以兵不血刃拿下辽西郡。他们高高兴兴地带着赵苞的母亲和妻子兴致勃勃地来到城下。早已得到消息的赵苞已经准备完毕,率领两万军士严阵以待,等着鲜卑人的到来。鲜卑人自然把他们认为的“核武器”---赵苞的母亲给请了出来,威胁赵苞投降,否则就杀掉他母亲。这一幕何曾相似(亮剑里李云龙攻打平安县城的经典桥段)。此时的赵苞悲痛欲绝。肝肠寸断,哭着大声对母亲说道:“为子无状,欲以微禄奉养朝夕,不图为母作祸。昔为母子,今为王臣,义不得顾私恩,毁忠节,唯当万死,无以塞罪”,这段话不用翻译都能够看明白,就是一句话“忠孝不能两全”。此时此刻,更让人钦佩的是赵苞母亲所说的一席话:“威豪,人各有命,何得相顾,以亏忠义!昔王陵母对汉使伏剑,以固其志,尔其勉之。”这席话十分悲壮,简单地说就是“向我开炮!!!”于是赵苞“即时进战,贼悉摧破”。这个细节其实细想起来真的挺心酸的,我都不敢去想象赵苞在下进攻命令的时候心里是怎样一种感情和活动,如果拍成电视剧的话这个镜头得从不同的角度反复进行慢镜头播放才行。看到自己主将的母亲被俘犹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汉军将士们自然也是满腔怒火、义愤填膺,个个奋不顾身,勇往直前,大破敌军。当然了赵苞的母亲和妻子也在乱军之中悉数被杀。当时的汉灵帝有感于赵苞的忠义,封赵苞为鄃候。赵苞收拾母亲和妻子的尸骨回乡归葬完毕后,跪在他母亲墓前说了一段让后世人身为悲叹的话“食禄而避难,非忠也;杀母以全义,非孝也。如是,有何面目立于天下!”说完这话之后,赵苞吐血而死。赵苞没有自杀,是因为心中的悲痛和愧疚无法排遣,伤心而死。选择“孝”吧,愧对忠义气节,选择“忠”吧,又有违人性。自古忠孝难两全,赵苞用生命诠释了其中深刻的含义。《后汉书》中记载赵苞的事迹并评价:“为抗外辱,先舍孝为忠,后为孝舍身。忠为至忠,孝亦至孝。此等忠孝豪杰,鲜为人知。悲夫。”只愿这样的悲剧永远不再重演,让每个人都能尽心尽意地侍奉父母。关于赵苞的选择你怎么看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yy/pgyy/849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