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心灵的港湾,回家团聚是每个人心中深深的执念。但有这样一群人,为了边疆稳定和边境安全,远离家乡无怨无悔坚守边境一线,他们的名字叫“中国移民警察”。 张光亮和同事在巡边 界河边,风微凉,两个人,一条路……雨后的红河水夹杂着大量泥沙顺流而下,河岸边的道路变得有些“黏脚”,河口县坝洒边境派出所的民警张光亮正和他的战友在这条边境线上巡逻,雨水浸湿了鞋,留下身后一串串坚定的脚印。疫情来袭,张光亮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边境疫情防控工作中,这条逆行的路,一走就是2年。 河口县坝洒农场是抵边农场,38公里的边境线给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作为驻地派出所,坝洒边境派出所主动作为,将所里所有的警力编排成组,全力投入到边境疫情防控工作中,无论白天黑夜,这一抹“藏青蓝”便成了这条抗疫路上最美的风景。 汗水很咸,但是他们的笑容很甜。 工作日常 张光亮看着自己巡逻时一路走过的道路说:“正是因为现在疫情防控责任不断增大,作为一名移民管理警察,更应当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守好边境一线。” 换下湿透了的训练服,穿上整洁的制服,张光亮顾不上喝一口水,他又出发了。挨家挨户走访、面对面宣传、检查各个场所的安全设施、千叮万嘱“非必要不出县”……面对反复的疫情,他最关心的事就是怎样才能让辖区居民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这是我的名片,我是坝洒边境派出所的社区民警张光亮,平时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可以打电话给我。” 张光亮工作照片 不厌其烦,不知疲倦,张光亮像个“陀螺”奔走在边境线上。而在他坚定脚步的后面,有一个默默支持他的人,那便是他的妻子。她不远千里奔赴而来,和张光亮一起成为“守边人”,只为“疫”路平安。 因为工作的原因,张光亮和妻子张潇常年分居两地。为了能一家团聚,张潇选择带上孩子从山东省莱芜市跨越公里,来到坝洒边境派出所当了一名边境专职辅警。 谈到生活中的点滴,张潇眼中也泛起了泪花:“每次儿子感冒发热的时候都是医院,其他孩子都有爸爸妈妈相伴,而我只有我自己。” 张光亮的妻子张潇一路相随 做出远离家乡的选择是艰难的,言语间,乐观坚强的张潇眼里闪过的一丝泪光转瞬又化成了对自己执念的执着和对丈夫对疫情防控的笃定。 近期,张光亮儿子所在的托管中心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全面停课,无人照料的小家伙只能暂时跟着妈妈在所里工作。乖巧、懂事的孩子似乎也明白了什么,总是默默地陪着妈妈,不吵不闹。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在张潇饱含泪水的笑容里,满是她成为和丈夫一样守边人的坚定,满是她对自己选择的无悔。跨越公里,她才真正理解丈夫的选择。从大城市到小县城,从柏油大道到边境乡间小路,面对稍显“孤独”的异乡生活,张潇逼着自己克服炎热的天气和饮食差异,硬把自己熬成了“本地人”。张潇说,家人在哪里,家就在哪里。 张光亮到街头宣传防疫知识 一张双人床,一个简易的小柜子,一间不足20平米的屋子,就是张光亮一家三口幸福的“家”。作为社区民警,张光亮不是在社区走访,就是在巡逻的路上,陪伴家人的时间少之又少,每一次的亲子时间他都倍感珍惜。 “孩子出生的时候,我没在家,孩子出生以后我才回去的,一直到现在,心里都感觉愧对她。”张光亮看着身边妻子说。工作中的硬汉,此刻也变成了柔软的丈夫。 张光亮一家三口 张光亮和张潇并不是战疫路上孤独的坚守者,和张潇一样选择追随那一抹“藏青蓝”的“警嫂”不在少数。正是他们,用自己的坚持笃定守护着我们的岁月静好。 夫妻同心,其利断金。穿上警服,他们是战友,换上便装,他们是携手共度余生的挚爱,这身代表荣誉和使命的“藏青蓝”把他们紧紧连在一起,“疫”路相伴,一路同行,在这张美丽的国门蓝图上,留下了他们携手绘制的一笔。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只是大疫当前,他们选择了舍小家为大家,在边境线上默默奉献着,用自己的负重前行保一方平安。记者:陈俊通讯员:何轩文/图 责编:段云娟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st/pgst/787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