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北京的最好痤疮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578752.html

《荀子·哀公》中记载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水便是民众,舟便是领导者。如果深得民心,那么很多事情,只要心往一起使。即使问题再难,也可以迎刃而解;反之,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亮剑》这部电视剧,当年在影视界十分火爆。尤其是男主角李云龙所在的旅,战斗力更是相当惊人。而李云龙这个角色能力很强,先后在新一团和独立团担任团长。因为电视剧的亮剑形象刻画得很有特色,很多人都想知道亮剑这个角色的原型是谁。毕竟题材来源于生活,很多故事都是根据以往的战事所记载的。

在战争年代,士兵需要的就是亮剑精神。就如同影视剧中李云龙所说,“狭路相逢勇者胜”。这个出身农民的团长,在面对敌人的进攻之下,一次又一次地进行着阻击。那么,《亮剑》当中的旅,到底有多少兵力,他们的战斗力到底强悍到了什么地步呢?本文带领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一、“旅”的发展历程

旅的身份比较特殊,它是八路军当中,按照国军编制的6个旅之一,隶属于师。当时陈赓将军任司令员,从年起兼属太岳军区。在抗日战争中期的时候,这个军区的部队一共管辖4个军区,10个主力团,还有地方武装大约2万人左右。

这个旅的前身,就是红四方面军的第31军,它是在年抗战爆发之后改编而成。一开始刚刚组建的时候,就是两个团,当时不过是人。通过几年的发展壮大之后,旅的成员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这个旅在后期的士兵人数,接近有10万人左右。所以电视剧当中,李云龙领着一个团,大约有上万人,也是一种正常现象。

二、别样的物资供给

旅在陈赓的指挥下,先后打过很多战役,也逐渐在战场上打出了属于自己的知名度。例如以下几个知名的战役,有些更是充分发挥游击战的战术。

比如,神头岭伏击战中,当时歼灭敌人多人,并且缴获了大量战略物资。而长生口伏击战,更是大获全胜,缴获了大量军需物资。某种程度上,这个旅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也是非常强,在没有军费的前提下,枪支弹药都是自己解决的。其实当年的作战环境,以及军需补充方面,都是要靠自给自足的。再加上当时交战对象就是日军,日军内部的物资自然比我军丰富。既然自身没有,那么只能通过打胜仗,补充自己的军备。

随着这支部队的不断扩大,又相继成立很多团,比如补充团等相关机制。虽然因为队伍不断扩大,后来又被分成相关旅,但是旅规模仍然持续数万人左右。尤其是军队的战斗力,也是一直保持强大的状态。换句话来讲,它丝毫不亚于国民党军队的任何一支正规军。尤其是到了后期,它更是起到一个很好带头作用,对于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三、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为什么旅,在战场上这么给力呢?这得益于领导层,尤其是离不开陈赓大将军的高明指挥,尤其是他对于领导层的组建。当时旅的指挥部的领导人士,现在看起来都是一些知名将领,比如陈赓、许世友和王近山等。他们不仅在战场上有高明的指挥艺术,另外在作战组织能力也是非常强。

陈赓将军是首任旅长,也是黄埔三杰之一,本身他的能力也是相当优秀。他的作战方式,对于旅的发展壮大起到了重要作用。哪怕是后来因为工作原因离开,但是战术思想已经彻底贯彻下来,并形成一种特有的精神灌输在部队当中。

总结

当时的敌人的势头正盛,我军依托有利地形。在太行山区开辟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并且得到老百姓的广泛支持。这在影视剧中也多有展示,如秀琴和村民一起帮助部队缝制鞋子的场景。有了强有力的后盾支持,军队的发展才会更加迅速。

由于民众的大力支持,补充团、县大队、区小队等等后备力量的加入。不仅在战斗力量上面对我军有所增强。同时加强了互相之间的联系,在李云龙攻打平安县城为例。在县大队和区小队的努力阻击下,成功拖住了从太原来支援的日军。

同时也极大地震撼了在旁观战的楚云飞部,正是民众的大力支持和英勇牺牲,李云龙才可以成功地将县城攻下。这也在侧面体现了,我军在民众当中的地位。旅在兵力规模不断的壮大,使其战斗力非常强悍,以至于当时的日军将旅作为主要的攻击对象。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st/pgst/2829.html
------分隔线----------------------------